Page 65 - 文科园林
P. 65
文科论坛

(三)武汉青山区武丰闸湿地公园 五、武汉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

武丰闸湿地公园中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的海绵 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武汉市,站在新的起点上,面对经常
城市理念体现比较明显,公园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势对海 开启的“看海模式”,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的关键问题
绵体建设措施进行合理空间布局。 如下:

公园中间有多处下凹式雨水花园,地下埋有蓄水模块和 1、新旧城区的合理规划与布局
管网,雨水下渗进雨水花园后,部分通过蓄水模块收集,可
用于绿化灌溉,多余部分进入城市管网。公园内的步行道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,武汉市新城区的兴建及旧城区的
部用透水砖铺设,可以过滤雨水。公园内挖有砾石沟,雨水 改造工作正不断进行,而在规划过程中应树立海绵城市建设
通过砾石沟导流,最终进入由众多鹅卵石、砾石填充的格网 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长远思想。
笼,经过鹅卵石过滤、沉淀掉杂质的雨水、地表水,流入沉
砂池内,进入与沉砂池相连的青山港。二期工程将实施公 武汉市地势东高西低、南高北低,境内大小湖泊众多,
园串联绿道建设。整条绿道建成后,武丰闸湿地公园将连 水系发达,山水交融。而武汉市在新的规划建设过程中,应
通青山公园、和平公园、戴家湖公园、杨春湖公园、矶头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,与海绵城市概念相结合,最大程度
山 公 园 、 青 山 江 滩 公 园 , 青 山7大 公 园 被 绿 道 连 成 一 线 , 临 地发挥城市水系的调蓄功能,并根据国家关于“特大城市应
江大道、建设十路、和平大道、建设十一路合围形成整个 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”的要求,应积极创新排水理念,建
绿道系统。 设排、蓄、渗相结合的现代城市排涝体系,最大限度恢复城
市渗水、蓄水功能,增强土壤、沟渠湖泊、地下河的吸纳作
A: 透水铺装路面 用。对于旧城区的改造要增加渗、蓄空间,新城区采用更高
B: 雨水花园 的排水标准,在建设每一个地面建筑的同时,充分考虑到排
水的问题,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经验,精细化设计,多做“源
C: 线型渗透沟 D: 石笼景墙 E: 石笼 头防控”、“就地消化”的工程,减少城市径流量的产生,
渗、蓄、排并举,科学治水。
F: 砾石沟及雨水井 G: 旱栖湿地 H: 多级过滤净化系统
2、区域性雨洪管理规范

排水(雨水)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大纲出台以来,各城
市已相继完成了本市的排水(雨水)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工
作,主要包括城市的防涝规划范围、规划内容、技术保障路
线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研究等。但是规划编制与城市已
有的雨水利用规划、非点源污染规划等多种城市发展规划还
不够契合。尤其是雨洪治理工作方面,多年来治标不治本,
对于雨洪治理工作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治理措施与施工方
法。要健全雨洪管理规范,就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武汉市的规
划布局及控制目标,并与城市的流域管理规划、径流污染控
制规划及综合排水规划等多方面相协调、配合,以确保城市
的排水防涝工作更加务实、合理地进行。排水防涝不应该是
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,而只是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的紧
迫任务。建设一个雨洪管理合理、污染得到良好控制、实现
良性水循环的生态系统才是建设海绵城市的终极目标。

3、兼顾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

城市规划建设中,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,也要兼
顾雨水径流所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。相关研究表明,大中型
城市的污水处理程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,雨水径流
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来源,但是在城市的发展过
程中,雨水引起的径流污染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
视,在城市的内涝防治与水系治理工作中,往往缺乏对城市
径流污染的充分考虑[9]。武汉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,要充

■图13 武丰闸湿地公园建设现状

Wenke Landscape 64
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   70